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> 新闻中心 >> 新闻中心 >> 正文

人民至上是新时代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鲜明底色

发布者: 发表时间:2024-04-10 来源:求是网 浏览次数:

  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,无论经历多少曲折坎坷,始终与人民一体同心、休戚与共、生死相依。穿越革命、建设、改革洪流,历史长河抵达新的天地。2012年秋天,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,以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”,为新时代“答卷”起笔。一声誓言,躬身践行。十年后,在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,总书记再次郑重宣示:“想人民之所想,行人民之所嘱,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。”面对人民期盼,总书记始终念兹在兹、操心操劳,在不同场合提到最多的是人民群众,倾注心力最多的也是人民群众,赋予了“人民至上”更为全面、更为丰富的内涵,形成体系化理论表达,全面落实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。

  群众身边的“小案”,件件关乎民生、连着民心。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柘溪水库沿岸有8个乡镇。为满足库区沿岸17万多群众的司法需求,安化县人民法院设立了巡回水上审判庭,当地群众称其为“水上法庭”。图为2023年7月19日,安化县人民法院干警在柘溪客运码头登上“水上法庭”。 新华社记者 薛宇舸/摄

  一切为了人民。对中国共产党来说,“人民”二字重于千钧、高于一切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动情地将人民比喻为天地、父母、老师、江山,强调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党,是为人民服务的党,共产党当家就是要为老百姓办事,把老百姓的事情办好;共产党打江山、守江山,守的是人民的心,为的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;在保护人民生命安全面前,我们必须不惜一切代价,我们也能够做到不惜一切代价。总书记谆谆告诫各级干部,无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公仆,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。这些铿锵有力的话语,彰显了人民领袖“我将无我,不负人民”的大境界和大担当。民之所思所盼,不仅记在总书记心中,也化为执政理念,落实在想问题、作决策、办事情的各个环节。在方向道路上,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,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,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根本保证。在战略规划上,将人民至上贯穿于“五位一体”总体布局和“四个全面”战略布局,体现到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、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中。在制度安排上,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,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,健全为人民执政、靠人民执政各项制度。在政策举措上,把尊重民意、汇集民智、凝聚民力、改善民生放在首位。一切以人民为上、事事以人民为先,总书记的胸中有大局,更有人民。

  一切依靠人民。人民是我们党领导和执政的力量源泉。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心怀崇敬,由衷为伟大的人民点赞,强调历史是人民书写的,一切成就归功于人民;只要我们深深扎根人民、紧紧依靠人民,就可以获得无穷的力量;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,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,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;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,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;无论遇到任何困难和挑战,只要有人民支持和参与,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,就没有越不过的坎;在人民面前,我们永远是小学生,必须自觉拜人民为师,向能者求教,向智者问策。这些真挚话语,道出了“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,群众是真正的英雄”这一朴素真理。在新时代历史进程中,总书记把人民视为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、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决定性力量,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、主动性、创造性,团结带领人民创造历史伟业。领导和组织人民群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,撸起袖子加油干;激发人民群众内生动力,依靠自己双手创造幸福生活;尊重人民首创精神,坚持和发展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;广泛问政于民、问需于民、问计于民,鼓励群众以各种方式建言献策;鼓舞动员全国人民,共筑抗击疫情的“铜墙铁壁”。正是依靠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,这些年我们才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,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,取得了新时代伟大成就。

  让人民生活幸福是“国之大者”。大国之事千头万绪,但万流归宗指向于人民的幸福安康。对百姓的安危冷暖,习近平总书记时时放心不下,强调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,与人民休戚与共、生死相依,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,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、任何权势团体、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;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老百姓利益着想,让老百姓幸福就是党的事业;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、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;维护人民根本利益,增进民生福祉,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、发展依靠人民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,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;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,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,促进社会公平正义,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幼有所育、学有所教、劳有所得、病有所医、老有所养、住有所居、弱有所扶。在今年新年贺词中,总书记满怀深情地指出:“我们的目标很宏伟,也很朴素,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。”一句句感人至深的话语,一项项为民务实的举措,把领袖的心和人民群众的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。习近平总书记把对群众最浓的情化为最实的措施、最大的投入,一往无前以赴之,夙夜在公以成之。从打赢脱贫攻坚战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、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,到解决好老百姓的衣食住行、就业、养老、教育、医疗等急难愁盼问题,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,一年接着一年干,切实让幸福看得见、摸得着、真实可感。今天,中国发展成果广泛惠于人民,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有奔头、有盼头。

  牢牢植根人民。“心系群众鱼得水,背离群众树断根。”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就密切党群、干群关系对全党提出明确要求,强调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;人民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的最牢固根基;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,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;要注重防范化解脱离群众、动摇根基的风险;从群众中来、到群众中去,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,始终接受人民批评和监督,始终同人民同呼吸、共命运、心连心。针对有的党员干部脱离群众的突出问题,总书记提出严肃批评,要求大力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,坚决反对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、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,坚决同一切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。多年来,无论走到哪里,习近平总书记都把自己视为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。在河北正定,经常在街上摆张桌子坐下来,面对面倾听群众呼声;在福建宁德,以深入调查研究起步,建立“四下基层”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;到中央工作后,无论多忙也要抽出时间,不辞辛劳深入基层,察民情、解民忧、汇民智、聚民力。正是在与群众打成一片、融为一体的交往中,总书记展现了人民领袖的魅力。进入新时代,紧扣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这个关键,总书记从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,驰而不息纠治“四风”,在全党开展六次集中教育,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,以优良党风带动政风民风,进一步巩固了党的执政根基。

  人民是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。金杯银杯不如群众口碑,群众说好才是真的好。习近平总书记秉持对人民负责的高度责任感,强调我们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成效都不是由自己说了算,必须而且只能由人民来评判;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,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,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,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;党员、干部初心变没变、使命记得牢不牢,要由群众来评价、由实践来检验。要求全党把人民拥护不拥护、赞成不赞成、高兴不高兴、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。新时代以来,总书记用好群众意见这把“最好的尺子”,以人民满意度为依归开展党的各项工作。脱贫攻坚质量怎么样,必须是“小康不小康,关键看老乡”。党的惠民政策好不好,要看“乡亲们是笑还是哭”。改革成效的评价标准,看是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、是否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。集中教育坚持开门抓,组织群众有序参与,向群众报进度、“晒”成效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、干部的表现,交给群众来评判,并畅通、拓宽群众参与监督的渠道。时代是出卷人,我们是答卷人,人民是阅卷人。实践证明,我们党在新的赶考之路上考出了好成绩,向人民、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答卷。

  一切为民者,则民向往之。党把人民放在心上,人民就把党放在心上。14亿多中国人民从百年党史中,从新时代伟大变革中,更加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为人民谋幸福、为民族谋复兴的政党,更加坚定不移听党话、跟党走,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,以伟大奋斗铸就非凡伟业,书写了“此卷长留天地间”的壮丽篇章。踏上新征程,全党全国人民自觉坚定拥护“两个确立”、坚决做到“两个维护”,空前团结、万众一心,焕发出更为强烈的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,凝聚起强国建设、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。任何想把中国共产党同中国人民分割开来、对立起来的企图,永远都不会得逞。同时,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发展,从“人民的美好生活,一个民族、一个家庭、一个人都不能少”,到“在人类追求幸福的道路上,一个国家、一个民族都不能少”,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,为增进各国人民福祉指明了人间正道。